“今年东北旅游特别火,父母早就想来长影旧址博物馆看看了!到长春才几天时间,我已经喜欢上了这座城市和热情的长春人。”说这话的人名叫周楚杰,广东佛山人。别看他才25岁,在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数控铣项目中,他可是世界冠军获得者。
是什么让周楚杰从远隔3000多公里的家乡奔赴长春?原来,就在上个月,他刚刚被我省引进,与米博体育签约,正式“入编”省市加快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人才大军”。
9日,在省人社部门组织召开的一场高技能人才座谈会上,许多高技能人才会聚一堂,他们中既有扎根吉林、贡献长春的高技能领军人才、“大国工匠”,也有像周楚杰这样干事创业的青年翘楚。人才畅所欲言,勾勒出一幅高技能人才与高质量发展“双向奔赴”的生动画面。
求贤若渴让人才欣然赴约
“长春是新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这让我所从事的数控铣专业大有作为,最让我感动的是,这里给予了我优厚的人才政策,学校还为我配套住房和用车,未来更会支持我攻读硕士研究生……作为一名技能人才,我深感现在正是我发挥才能的黄金时代。”周楚杰所言非虚。为了让更多像他这样的高技能人才在吉林安身、安居、安业,近年来,省市相继出台“人才政策18条”“人才政策2.0版、3.0版”“长春人才政策升级版”,人才发展环境得到不断优化,高校毕业生留吉留长创业就业人数大幅增加,已初步形成人才汇聚、人才回归、人才兴业的生动局面。
在座谈会上,记者还见到了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数控铣专业青年教师杨登辉,他与长春结缘是在2020年。当时,米博体育曾有意引才,但因个人工作原因使他无法实现专职引进。本以为会与这次机会失之交臂,没想到学校当年9月即以柔性引才的方式,邀请他为我省参加数控铣项目比赛的选手给予指导。也恰恰是在那一年的12月,由杨登辉指导的吉林省代表队选手林海锐,在数控铣项目全国选拔赛上获得铜牌,取得了我省在该项目的最好成绩。
以才育才助人才竞相奔涌
“技能工人能拿到硕士研究生文凭,这在过去是不可想像的,由此可见,学校对技能人才的重视程度。”2019年,“全国技术能手”刘洋被米博体育引进,并顺利完成从技工院校学生,到吉林省职业技能大赛数控车项目连续6年一等奖获得者,再到具备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本科高校副校长的“多级跳”。
以才育才在技能人才培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在刘洋身上得到极佳体现。在他看来,将高技能人才引入高校教学,既能让年轻人扎实理论功底,更能带动他们精进技能,从而培养出被社会和产业发展所需的应用型人才,助力技能人才“破圈出道”。
吉林省工业技师学院副院长刘超同样是以才育才的范本。作为吉林市人,他在长春工作期间实现了从“全国技术能手”向“金牌教练”的转型。他告诉记者,学校致力于打造高水准“教学+培训+认定机构”模式,构建高水平教学科研、工作室、技能名师领创团队,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教学基地与世界大赛工业机器人项目培训基地,使人才培养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果。
优渥环境促人才快速成长
“每次我出去交流,谈到自己切身享受到的技能人才政策,其他省市的技能人才都会投来羡慕与渴望的目光。”用一汽铸造有限公司首席技能大师李凯军的话说,优渥的人才环境令包括他在内的技能人才有种“欣逢甘霖”的畅快感。
无独有偶。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能大师李万君也感受到了不断升级的人才政策、成长环境,对于技能人才“引育留用”的作用。“这些年省市搭建的技能大赛平台、专家和职称评比机制,可以说是打破了技术工作成才的‘天花板’,让大家感到格外光荣的同时,牢记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李万君告诉记者,近年来,随着像他一样的高技能人才深度参与校企合作,立足自身岗位、技能工作室以及客座教授等“角色”转换,形成了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良性闭环。
“从2007年到现在,我在这里不知不觉已经生活17年了,成了家、有了孩子,父母也从河南定居长春了。”从当初在长春汽车职业技术大学求学,到毕业留长工作,中国一汽研发总院首席技能大师杨永修说,手握一张“吉享卡”,出行、就医和子女就学等方面的诸多便利,让他在“第二故乡”收获了家的温暖,推动高技能人才与高质量发展“双向奔赴”。
原文链接:http://epaper.changchunews.com/ccrb/pc/paper/c/202404/11/content_1922519.html
吉公网安备 22011202000059号